逾三成受访者5年中秋未与家人团聚 人口流动成主因
发布时间:2016-10-08      来源:攀枝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字体:           [打印] [关闭]

    中秋佳节,有多少人未能与家人团聚?日前,平安人寿发布全国首份《中国家庭团聚质量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国内家庭团聚质量普遍不佳,表现为超过1/3的受访者5年中秋未与家人团聚,家庭普遍团聚次数少、时间短、质量低,严重影响个体幸福感。

  白皮书显示,在中国约2.5亿规模的流动人口背景下,受访者中62%的人每年与家人团聚不超过3次,51%的人每年家庭团聚累计时间不超过7天。这之中,又以一线城市与农村的占比最高。而每年中秋都能与家人中秋团聚的人只占22%,超过1/3的受访者甚至5年没有在中秋与家人团聚过。据悉,白皮书报告源自平安人寿在今年8月发起的一场覆盖全国31个省8万余受访者的社会调研,最终获得7万余份有效调研样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家庭的团聚质量普遍不高。将近半数的受访家庭在团聚时,除了吃饭外其余时间都是各玩各的;而且,36%的受访者表示团聚时经常没话题可聊,“起床了”“吃饭了”是最常说的话。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团聚能够显著影响自身幸福感,但对于现有的家庭团聚状况明确表示满意的受访者却只有21%。

  而导致中国家庭团聚频次和时长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工作而引发的“人口流动”。报告显示,从1982年到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从657万增长到 2.47亿,翻了37.5倍。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人来到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区寻求发展,一般只有到春节才回家。

  针对 “中国式团聚”的现状,白皮书也提出了改善建议。如制定“家庭网聚日”:每周固定时间与家人网络视频通话,在屏幕上“见一面”,也是一种“团聚”。此外, 白皮书中还建议,要因地制宜地培养家人的共同爱好。具体说来,可以留意一些社会机构组织的活动,如公益下乡、才艺表演等。

  微评

  他乡打拼事业莫忘亲人团圆

  团圆,是中秋节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最朴素的心愿。

  而《中国家庭团聚质量白皮书》通过8万调研样本得出的结论却是:国内家庭团聚次数少、时间短、质量低。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工作而引发的大规模人口流动。

  要改善家庭团聚现状,从个人来说,首先是主观上要重视家庭,在他乡打拼事业,也不忘与亲人团圆。如受困于现实条件,比如假期少、回家成本高等“阻碍”,可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以便捷的多媒体方式保持高质量的沟通。

  现实情况下,不少“异乡打拼族”一般只有到了春节才回家见双亲;而其中的已婚已育人群,大部分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安家置业,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父母那里隔代抚养,导致留守儿童现象。

  对于企业来说,要创造条件让职工与家人在中秋节团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明确,职工享有保留工作岗位和工资,依法探望与自己不住在一起; 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配偶或父母的带薪假期。如今,“周五下午+周末”的四天半工作制也得到鼓励,外地一些企业已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灵活的休 假安排,实现错峰休假。

  我们期盼,在主客观条件的改善下,“家庭团聚”现状能逐步改善,“中国家庭”通过“微小”的互动增进成员间的身心亲密感,让家庭生活迈向一种适应时代的、和谐健康的“新形态”。


分享到:
  •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c)2016 攀枝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3026470号-1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215号